2019年7月5日

前十字韌帶重建術後該做什麼?統整臨床指引回答你

前十字韌帶重建已經是越來越普及的手術了,在研究領域裡發表的文章也已經多到數不清,為了區分出有效、無效、或是還不確定效果的治療方式,研究者們根據成千甚至上萬的文章整理發表臨床指引,確保忙碌的臨床工作者可以執行有證據支持的醫療行為。不過因為各國或是各個不同醫學組織都會出版不同疾病的臨床指引,所以這篇主要統整6份從2003到2017年,由美國、荷蘭或紐西蘭發表針對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後該做什麼、不建議做什麼的文章。


大部分會接受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的病人都是因為心中還保持著回到運動場的夢想、或是減少膝蓋創傷導致發生退化性關節炎的風險,但現實總是殘酷的:不是每個人都能回到場上、甚至很多人會經歷長期影響生活的膝蓋症狀、有35%的人十年後依然得了退化性關節炎而且會感覺不舒服、就算是回到場上的選手,如果之前接受的是不適當的復健或還沒準備好就回去,不僅運動表現下降、膝蓋或其他地方都可能受傷、20%的運動員還會面對前十字韌帶第二次受傷的危機。

臨床人員只要遵循特定漸進式的治療計畫、並且在允許病人返回朝思暮想的運動場前倚靠多種臨床表現和患部復原程度的標準,復健是可能可以讓病人回到受傷前的運動項目的。但現今可以在網路或文獻裡找到很多制式前十字韌帶術後的復健套餐,卻不一定完全適合有效,所以本篇目的就是要藉由6篇品質好的臨床指引帶領大家了解如何治療才是讓證據說話!

(一定要執行的治療代表這些臨床指引都建議這麼做;應該要執行的治療代表這些臨床指引覺得要做,但執行上有一些限制;不需做的治療就是一致認為沒有幫助)

建議一定要執行的治療



盡早活動 (immediate knee mobilization)

現在觀念早已經不是受傷就要休息了,必須盡早在不痛或可忍受的範圍內活動,因為可以增加關節活動角度、減少膝關節疼痛、以及避免術後一些跟軟組織相關的症狀(例如常見的膝蓋伸直最後的角度就差一點),而且最好能在術後第一週內馬上開始活動膝關節。


肌力和神經肌肉訓練 (strength/neuromuscular training)

一樣在術後第一週內,臨床人員就要教導病人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訓練,當然需要在不痛的狀況下練習,接著漸漸進步到向心和離心收縮,這兩種收縮方式都要先以閉鎖式訓練開始,簡單來說就是腳需踩在相對固定的平面上,而不是直接坐著彎曲或伸直膝蓋。此外,肌力訓練必須著重在神經肌肉訓練以及動作控制再教育的原則(可參考:前十字韌帶受傷後訓練原則),如果病人恢復的動機較強,也可以設計一套有人在旁監控的居家運動菜單讓病人當回家作業。
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訓練(範例,不代表只需練股四頭肌)

應該要執行的治療



承重訓練 (early full weight-bearing exercises)

術後一週之內就可以讓病人下床嘗試承受身體重量,當然需要慢慢增加承重比例,以病人可以忍受的範圍為主。

冰敷 (cryotherapy)

手術之後到48小時內可以使用,主要目的是以不會產生其他副作用的方式降低疼痛。

神經肌肉電刺激 (neuromuscular electrostimulation)

並不是一般在健保復健中使用的電療,而是術後6-8週內與病人練習肌肉等長收縮訓練同時使用,以增加股四頭肌肌力與重新教育肌肉主動收縮的方式。不過電刺激的相關參數設定還未有定論。

閉鎖式訓練和開放式訓練 (early open and closed kinetic-chain exercises)

閉鎖式訓練需在術後一個月內就執行,用意在於減少膝蓋前方疼痛症狀-也就是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patellofemoral pain)發生的機率;開放式訓練最早可以在手術4週後加入菜單,但必須先限制膝蓋角度維持90-45度之間,如果手術方式是移植腿後肌肌腱,術後12週內還不能增加額外的負重。
閉鎖式訓練:下樓梯-離心收縮、上樓梯-向心收縮

開放式訓練:股四頭肌(範例,不代表只需練股四頭肌)

不需做的治療



連續被動膝關節運動機器 (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 CPM)

幾年前比較有使用的一種儀器,目前已經沒有研究證據支持對於前十字韌帶手術後的復原有任何效果。
連續被動膝關節運動機器

功能性護膝

同樣沒有足夠的研究顯示護膝對前十字韌帶的復原有幫助,不過如果因為病人習慣、或是病人還有其他韌帶受傷的問題,還是可以考慮使用護膝。

回到運動場

這一直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多數臨床指引都建議從組織本身的恢復程度、臨床量表、功能性測試、以及心理狀態等等所有面向去評估一位選手是否已具備回到場上的能力,但目前仍然沒有一個確切的標準保證選手可以成功且安全地回到場上,畢竟我們不能將運動員分成兩組不同的評估或治療方法,再調查數年後這兩組回場的成功率各為多少,這是對他們不公平也違反倫理道德的。所以我們必須了解治療計畫與回場評估都應包含不同面向,甚至多專業的整合,更要注意的是:能不能回到熟悉的運動場上是依據選手是否達到設立的標準,而不是因為時間到了就自然可以回去。

文獻出處:How should clinicians rehabilitate patients after ACL reconstruc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of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CPGs) with a focus on quality appraisal (AGREE II)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