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5日

Pitch Smart: 大聯盟對年輕投手訂定的使用說明書

有鑑於年輕棒球選手過度使用手臂造成的傷害影響非常深遠,小則讓他休息幾天或幾週、嚴重有可能需要開刀或甚至從此放下手套離開球場,為了保護棒球圈的未來之星們可以健康的運動,學生棒球的受傷問題最近越來越受重視。大聯盟根據研究證據、匯集專家意見後發表了"Pitch Smart",裡頭詳細地限制各年齡層投手的投球數量、投多少球該休息幾天、以及相關的注意事項等等。這份資料每年也都會更新,以確保內容正確與完整,並且讓家長、教練或各地聯盟可以遵守,希望降低受傷的風險。

最新的學生棒球受傷文章詳見:青少年棒球選手肩膀和手肘受傷的危險因素

用球數限制與需休息天數

年齡
單日球數限制
0
1
2
3
4
5
7-8
50
1-20
21-35
36-50
9-10
75
1-20
21-35
36-50
51-65
66以上
11-12
85
1-20
21-35
36-50
51-65
66以上
13-14
95
1-20
21-35
36-50
51-65
66以上
15-16
95
1-30
31-45
46-60
61-75
76以上
17-18
105
1-30
31-45
46-60
61-80
81以上
19-22
120
1-30
31-45
46-60
61-80
81-105
106以上

8歲以下、9-12歲

  • 投球距離:8歲以下為14公尺(46英呎)、9-12歲為14-15.2公尺(46-50英呎)
  • 著重在建立運動家精神、良好的體力、與喜歡打球
  • 學習棒球規則、初階的技術、與團隊合作
  • 12個月內不能投超過80局(8歲以下限制60局)
  • 每年有4個月的時間不能丟球,且這4個月中必須包含有至少連續2-3個月休息
  • 確定投球前有適當的熱身
  • 建立並遵守投球數和休息天數的限制
  • 不要投直球和變速球以外的球種
  • 避免同時加入多個隊伍
  • 沒有投球的時候避免當捕手
  • 同一天不能投2場以上比賽
  • 每年除了棒球以外也要參與其他種運動
  • 注意疲勞相關的症狀
  • 在投手丘上被換下來後,避免同場比賽中再回去投球
  • 不管比賽中投多少球,至少休完整3天後才能再次上場比賽當投手

13-14歲

  • 投球距離:18.3公尺(60英呎)
  • 當直球和變速球的技術成熟後可以開始練其他變化球
  • 12個月內不能投超過100局
  • 每年有4個月的時間不能丟球,且這4個月中必須包含有至少連續2-3個月休息
  • 確定投球前有適當的熱身
  • 建立並遵守投球數和休息天數的限制
  • 避免同時加入多個隊伍
  • 沒有投球的時候避免當捕手
  • 同一天不能投2場以上比賽
  • 每年除了棒球以外也要參與其他種運動
  • 注意疲勞相關的症狀
  • 比賽中從投手被換成野手後,可以在同場比賽裡再換回投手,但僅限一次
  • 不管比賽中投多少球,至少休完整3天後才能再次上場比賽當投手

15-18歲

  • 投球距離:18.3公尺(60英呎)
  • 當直球和變速球的技術成熟後可以開始練其他變化球
  • 12個月內不能投超過100局
  • 每年有4個月的時間不能在比賽中投球,且這4個月中必須包含有至少連續2-3個月禁止上肩丟球
  • 確定投球前有適當的熱身
  • 建立並遵守投球數和休息天數的限制
  • 避免同時加入多個隊伍
  • 沒有投球的時候避免當捕手
  • 同一天不能投2場以上比賽
  • 遵守有參與的聯盟或比賽的規定
  • 注意疲勞相關的症狀
  • 比賽中從投手被換成野手後,可以在同場比賽裡再換回投手,但僅限一次
  • 不管比賽中投多少球,至少休完整3天後才能再次上場比賽當投手

19-22歲

  • 整年度都需要追蹤投球數,雖然每位投手可承受的投球數不同,但要記得短期和長期的過度使用都是造成傷害的原因
  • 每年有3個月的時間不能在比賽中投球,且這3個月中必須包含有至少連續4週禁止上肩丟球
  • 確定投球前有適當的熱身
  • 建立並遵守投球數和休息天數的限制
  • 避免同時加入多個隊伍
  • 沒有投球的時候避免當捕手
  • 同一天不能投2場以上比賽
  • 遵守有參與的聯盟或比賽的規定
  • 注意疲勞相關的症狀
  • 不管比賽中投多少球,至少休完整3天後才能再次上場比賽當投手

大部分的原則都是顯而易見,但一些比較細的內容卻可能會被忽略,例如球隊中比較強的選手很容易同時擔任投手和捕手這兩個關鍵角色、或是一日兩戰但都依靠球隊的王牌等等。但也有跟常聽到的說法不同的部分,例如國中開始只要選手能夠掌握直球和變速球的技術,就可以練投各種變化球,並不像以前觀念覺得國中使用變化球會傷肩膀或手肘,這點與上一篇:青少年棒球選手肩膀和手肘受傷的危險因素(2018年發表的研究)觀點不謀而合。我在基層棒球也待過幾年,知道理想跟現實總是有一段差距,但我們還是要將能顧到的部分做到最好,所以參考這份有大聯盟背書的指引,利用適當的規範,我們才能對我們的工作負責。

美國各地聯盟大部分都加入了大聯盟的這份"Pitch Smart"計畫,包含我們常聽到的世界少棒(LLB、威廉波特)或小馬(PONY),這樣不僅讓大家信任這聯盟辦的比賽,更重要的是為了能夠保護我們的球員。即使這些所有的規定在競爭激烈的台灣較難遵守,還是希望棒球相關人員在訓練或比賽上可以注意上述幾點,盡量地讓球員遠離傷害。

參考資料:Pitch Smar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