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1日

後十字韌帶重建術後復健重點整理

後十字韌帶(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PCL)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拉住脛骨、避免脛骨跑到比股骨還後面。最典型受傷的原因是在小腿前面靠近膝蓋的地方遭受強力的撞擊,尤其如果當時膝蓋是彎著的,PCL斷裂的機率會越高,通常發生在車禍或是運動傷害。

後十字韌帶最典型受傷的原因是在小腿前面靠近膝蓋的地方遭受強力的撞擊(https://www.drshaileshmishra.com/type-of-sports-injuries/pcl-tear)

不過,單純的PCL傷害其實並不常見,大部分會伴隨膝蓋其他韌帶受損、而且開刀的比例並不高、加上PCL的解剖構造複雜、手術方式依舊存在分歧,因為以上種種原因造成研究PCL術後復健的文章不多,這件事導致了現在並沒有一個最理想的術後復健計畫,甚至什麼時間點可以給什麼治療也沒有共識。有文章指出受試者在手術兩年後依然有股四頭肌和腿後肌肌力不足的情形發生,代表我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還不夠透徹。即使是各個研究之間使用的治療計畫也存在很大的差異。因為還不知道有沒有黃金治療準則,所以接下來會針對術後不同的關鍵治療主題,統整並歸納44篇不管高或低證據等級文獻使用的復建方法。

承重程度

八成的文章有提到他們會給予患者手術後開刀腳可不可以踩地的指示,這些研究全部都是採用漸進式慢慢增加腳承重的能力。其中12篇的文章建議術後腳不可以承重持續2~8週、4篇建議以腳尖踩地10天~6週、14篇建議正常的20%~80%部分承重、6篇建議病人可以忍受的承重範圍內都可以。

在手術過後如何決定承重的多寡是一種藝術,多了會讓移植的PCL受力增加、少了又會影響軟骨健康狀態和影響植入PCL的骨隧道(bone tunnel)癒合。最近的研究發現手術之後如果讓病人部分承重,跟韌帶鬆掉並沒有關聯;反之如果同意病人在早期就完全承重,對於韌帶變鬆就有顯著相關。因此復健早期必須避免患側腳太早踩地,以預防移植韌帶鬆掉和膝蓋後續不穩定。不過,什麼時候可以承重多少仍然是個未知數。

護具使用

30篇的研究建議術後必須穿著將膝蓋固定在0度(完全伸直)的護具,其中有一半的研究要求病人必須先將護具解鎖一段時間後才能停用護具,解鎖的時間點為1~4週、膝蓋則是可以彎曲30度~90度,而大部分研究同意病人在解鎖6~12週之後停用護具。只有兩篇研究使用PCL專用護具。

使用護具大概是所有文獻中最一致的部分了,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生物力學模型發現:PCL的拉力會隨著膝蓋彎曲的角度增加而增加。所以如果太早就讓病人可以彎曲膝蓋,代表可能會在PCL復原前就被拉扯,進而導致膝蓋不穩定。

幾乎大家一致同意PCL術後要使用護具將膝蓋固定在0度(https://www.dme-direct.com/medi-m4s-pcl-dynamic-knee-brace)

關節活動度運動

同樣有八成的文獻討論了關節活動度運動,其中4篇建議患者先不要出力彎曲伸直膝蓋,而是被動地活動膝關節。所有的研究依據是不是術後立即活動膝蓋可以分成兩大類:

總共有19篇實驗讓受試者在術後馬上就開始做關節活動度運動,大部分限制在伸直和彎90度之間活動,直到2~10週之後才能動超過90度。也有研究團隊規定病患在趴姿下活動膝關節,他們認為增加地心引力的幫忙可以減少小腿相對大腿往後移動的幅度,也就是降低PCL的受力。

另有16篇設計1~6週後才讓受試者活動膝關節,雖然看似範圍很廣,但訂定3~4週可以開始運動的就包含一半的研究。其中只有一篇文獻依病患置換韌帶的來源不同而決定延後運動的時間,使用人工韌帶的(Ligament Advanced Reinforcement System, LARS)先休息一週、使用腿後肌腱的休息三週。一旦開始活動之後,有研究限制活動角度在60、90、或120度,但多於一半的研究並沒有限制。

至於關節角度的目標,有兩篇研究認為4~5週內要達到60度;13篇建議最早兩週、最晚12週膝蓋要能彎到90度;7篇設定2~3個月後要120~130度;而最終復原全部角度的時間範圍則是6週~三個月

目前還沒有研究探討不同的關節運動計畫對於復健的效果如何。雖然避免膝蓋彎曲來保護移植韌帶很重要,但是太過限制膝蓋活動也會產生之後膝蓋角度受限、延長復健所需時間、增加關節纖維化風險、以及病患滿意度下降等副作用。因此決定什麼時候開始活動、要動多少都取決於病人和臨床人員溝通的結果。

肌力訓練

肌力的重建對於術後狀況當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正確的時間選擇適合的項目。譬如什麼時候要開始腿後肌肌力訓練就是一直以來被討論的重點。有文獻指出腿後肌收縮會造成脛骨向後跑,不利於移植韌帶的復原。因此絕大部分的專家都不建議在PCL重建手術後早期就單獨訓練腿後肌。根據這篇文章的調查,分別有3篇在第6週、4篇在第3個月、2篇在第4個月、5篇在第6個月時才開始加入腿後肌的訓練,可以發現其實大部分都算滿晚的。其中有4篇特別提到要在3~6個月之後才能夠做開放鍊運動。

*延伸閱讀:前十字韌帶做開放鍊和閉鎖鍊運動的觀念

而股四頭肌的部分有著墨的研究較少,分別有1篇在第2週、3篇在第4週、2篇在第6週、2篇在第11週、以及1篇在第5個月開始做開放鍊的股四頭肌運動。雖然執行的時間意見不一致,但可以很明顯看出大家是比較接受股四頭肌比腿後肌還早開始訓練的,畢竟股四頭肌扮演維持膝蓋穩定、保護PCL韌帶、增加運動量、和降低後續膝蓋疼痛症狀的角色

至於功能性訓練(functional strengthening),有3篇覺得術後馬上就可以做閉鎖鍊運動、1篇在第4週、10篇在6~7週、6篇在11~12週、1篇要等到4個月才開始做。各有4篇文章限制他們的病人做閉鎖鍊運動時,膝蓋不可以超過30~45度和60~70度,目的在於減少膝蓋彎曲太多導致扯到PCL的風險。另外,之前也有研究結果提出如果膝蓋角度不彎超過50度,最好做一些大腿前後側肌肉可以一起收縮的訓練,包含微蹲和大腿推蹬(leg press),能夠達到增加整體肌力又可以保護PCL的效果

大腿推蹬(leg press)、膝蓋不彎超過50度,能夠達到增加整體肌力又可以保護PCL的效果(https://en.wikipedia.org/wiki/Leg_press)

重回運動

跟前十字韌帶(ACL)不同,大部分目前的研究都依據時間來決定PCL重建後是否可以回去跑步或原本的運動:大約3~6個月後同意跑步、4~12個月回復原本運動(絕大多數建議8~9個月)。

不過除了有文章建議脛骨位移小於2mm、膝蓋恢復正常角度、沒有疼痛腫脹這些現今看來不夠完整的因素就可以正常運動之外,只有4篇使用比較客觀的肌力大小和功能性測試當作重回運動場的標準,包含患側肌力恢復到健康側的85%以上、單腳跳也被運用為條件之一。大腿前後側的肌力基本上一定程度代表膝蓋的穩定度、以及回到運動場後你對環境的應變能力。而且PCL重建跟ACL重建一樣普遍有大腿肌力降低的問題,因此作者還是建議必須要有較客觀的數據例如肌力和單腳跳等等功能性測試、或是直接參照ACL重建的標準,而不僅僅是因為時間到了就同意讓病人回到以前的運動

總而言之,研究數目不夠加上大多數的證據等級低落,PCL重建後最好的復健方式目前還是未知,這篇也是提供大家一個大致的方向,還需仰賴病人的狀態和醫療人員的經驗,討論出一個比較適合的治療計畫。

文獻出處:Rehabilitation Following Isolated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A Literature Review of Published Protocol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